热设计论坛

标题: 辐射温度一般跟环境问一起变化吧? [打印本页]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6:52
标题: 辐射温度一般跟环境问一起变化吧?
大神们 这个辐射温度一般跟环境问一起变化吧 我环境温度设置成25度 辐射温度也得设置成25度吧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6:57
未必如此啊。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6:57
这个设定,有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差异较大。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6:58
自然散热条件下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6:58
当然是自然散热啦,如果风冷,辐射甚至可以直接忽略了。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6:59
你可以简单这样想:如果环境温度和辐射温度一直相同,那软件为什么还设置两个这个空白让你填呢?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6:59
这不是增加客户工作量么,反正都一样。对吧。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0
那也是 但是这个环境温度我设置成25度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1
那辐射温度怎么处理呢?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1
环境温度和辐射温度的设定,要从两者的传热原理上查看区别。环境温度是指产品附近的温度,是指产品通过对流、热传导等散热方式散失到环境中去时需要采取的温度数值。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2
辐射则不然。辐射与中间的介质温度关系不大,它是面与面之间的热量交换。辐射温度,实际上指与产品进行辐射换热的面的温度。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2
综合起来,环境温度设定的,就是产品周边介质的温度,而辐射温度,设定的是与产品表面发生辐射换热的面的温度。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3
具体设置多少度,这就要看你产品的应用场景啦。当然,很多情况下,这两个值是相同的的。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4
那如果自然对流条件下 产品周围除了空气 就没其它表面了   那怎么处理呢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5
室外产品还是室内产品。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5
怎么可能没有别的表面呢。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5
我是假设这种情况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6
室外产品,天空都可以认为是另一辐射表面。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6
如果周边产品离热原较近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6
辐射换热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的啦,电磁波的辐射,这玩意儿是固有属性。只要温差存在,辐射换热就一直有。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6
其表面温度肯定也会随热源的发热情况而变换啦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6
恩啊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7
温差越大 辐射散热越好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7
周边产品离热源近,那周边产品就是它的辐射另一面啊。你的意思,是不是这个另一面的温度不好定义啊。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8
是的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8
不好定义的话,又估测不准,还想模拟的更准,就只能把此处提到的周边产品也建到模型里去了。直至你认为可获得另一面温度比较确定的那一面作为辐射面温度。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08
辐射另一面的温度肯定也是变化的撒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9
嗯。变化肯定是有的。不过仿真么,本来就不是真的,能预测个大致,就OK了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09
只要别偏离太大,结果估计影响也不大。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10
恩啊 仿真时 是不是默认模型的周围全有辐射面?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10
是啊。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11
@深圳 - Leonchen 多谢大神了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11
大神是理论高手 啊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12
Flotherm的辐射仿真模型其实非常粗略。目前所有的数值仿真软件,辐射这一块,计算精度都不是特别高。当然,这个精度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表面处理所得的辐射属性,以及你设置的辐射属性与实际情况匹配度啊。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12
哈哈,不敢啊,以前碰巧研究过一段时间这些东西。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12
/赞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13
@深圳 - Leonchen 是做哪一方面?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13
你是用的flotherm?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14
嗯。用Flotherm,Fluent,Icepak和6sigmaET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14
主要是Flotherm和Icepak,Fluent好久没用了。做产品,基本用不着,太麻烦了。
作者: collins    时间: 2016-5-6 17:15
6sigmaET  你要了啊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15
有没有比较过flotherm和icepak的仿真差异?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16
以前公司买了,随便搞了一下。
作者: scott    时间: 2016-5-6 17:16
V5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16
@上海-collins 没有深入,感觉Flotherm都能替代啊。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17
@成都-Sea 比较过啊。不过说实在的,不敢说哪个更准啊。都引入了很多近似。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18
比如说针对同一个项目,用两个软件做仿真,再比较测试结果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18
@武汉 - scott /呲牙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18
辐射的话,绝逼是TMG的强项啊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19
icepak做辐射好像计算量非常大,经常搞的内存不够。也可能的学的不深入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19
只要内存够,蒙特卡洛法用起来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20
辐射是这样。Flotherm如果选择sub-divided,量也很大。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20
@上海 - space 哈哈,貌似Flotherm在计算交换系数的时候,就用的蒙特卡洛哎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22
那没办法了。。。蒙特卡洛法只要跟踪粒子(射线)足够多,应该是很准的。没用过FT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22
sub-divided有特别是应用场所吗,我还没试过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22
这个sub-divided也是辐射细分的吧?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22
对,就是辐射细分。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23
没用过,和普通的区别很大吗?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23
sub-divided也没啥特别应用场所。FT的single辐射模型,就是简化的更厉害些。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23
这个sub-divided在icepak中有吗?没用过呢?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23
在哪个地方?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23
从我的理解,sub更接近实际吧。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24
是的
作者: scott    时间: 2016-5-6 17:24
说点能听懂的好么
作者: scott    时间: 2016-5-6 17:25
这完全没法跟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25
FT中对辐射的操作,除了最初的单元划分和后续设置的sub-divided,还有辐射补片操作吗?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25
@深圳 - Leonchen icepak中有这个sub-divided吗?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25
能控制每个单元的追踪射线数目吗?
作者: 风雨变幻502    时间: 2016-5-6 17:25
还有S神不懂德玛?/抠鼻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26
@武汉 - scott S你又在这装懵懂
作者: scott    时间: 2016-5-6 17:26
我倒是想装懂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27
FT中对辐射的操作,除了最初的单元划分和后续设置的sub-divided,还有辐射补片操作吗?sub-divided@深圳 - Leonchen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28
没有了。
作者: scott    时间: 2016-5-6 17:28
周末愉快~
作者: Arno    时间: 2016-5-6 17:28
周末快啦哈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28
sub的设置,就是划分一个辐射面网格,蒙特卡洛法计算角系数去了。
作者: space    时间: 2016-5-6 17:29
VF计算最蛋疼,慢的要死要死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49
大神们有没有直接仿真太阳辐射的
作者: 曾祥辉    时间: 2016-5-6 17:49
太阳辐射我天天都在感受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50
我们这边研究过说仿真不准
作者: Jason1028    时间: 2016-5-6 17:51
和什么比较得出仿真不准的结论呢?
作者: Jason1028    时间: 2016-5-6 17:51
测试?
作者: Cliffcrag    时间: 2016-5-6 17:53
说仿真不 准,那是测试对比了。。。
作者: Jason1028    时间: 2016-5-6 17:53
测试数据也不准吧,几个浴霸弄个辐射实验室,但是浴霸温度只有1000℃左右,太阳6000℃,按照维恩位移定律,波长差了好多倍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54
太阳辐射测试太难搞了
作者: Jason1028    时间: 2016-5-6 17:54
户外粉的性能参数都不同了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5-6 17:55
室内现在基本还原不了,室外环境风,辐射角,海拔,周围温湿度……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56
测试,计算,仿真都有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56
不过关于太阳辐射也没有定论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56
确实太复杂了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57
我们现在就是直接计算辐射瓦数然后直接加到产品上
作者: Jason1028    时间: 2016-5-6 17:57
理论上,现在的仿真和测试都不准
作者: scott    时间: 2016-5-6 17:58
按经验呗
作者: scott    时间: 2016-5-6 17:58
加个5度,怎么都够了
作者: Jason1028    时间: 2016-5-6 17:58
加功率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作者: Jason1028    时间: 2016-5-6 17:58
但是……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58
我们有测到10°也有测到3°的
作者: Sea    时间: 2016-5-6 17:59
我们通常按5到7度考虑
作者: Jason1028    时间: 2016-5-6 17:59
自然散热有时不止五度,十度以上我也见过
作者: scott    时间: 2016-5-6 18:00
加功率还不如加温升




欢迎光临 热设计论坛 (https://www.resheji.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