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芯片级热设计与系统级设计的统一——微尺度液冷

同尺度的芯片发热量的逐渐增大是目前热设计问题愈来愈严峻的直接原因。在新的基础材料出现之前,芯片性能的提升依然主要依靠内部晶体管数量的提升。晶体管内,电子的移动形成电流,而电子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阻滞,这种阻滞将转换为热量。这样,新的计算机制或信息物理载体出现之前,芯片功率持续上升几乎是一种必然。事实上,当前频繁出现的散热问题,这种发热量的增加是关键内部因素。



摩尔之所以敢于提出摩尔定律,实际上就是预见了晶体管可以做到非常密集。但非常密集并不意味着无限密集。前几年炒的很热的硅光子科技也并未规模化引入半导体行业。当前,Intel计划的10nm工艺已经在研究中,而硅原子,芯片的温度控制已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设计。



当前,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许多电子产品中,打开机壳可以看到各种尺寸的散热器。事实上,无论是导热界面材料、散热器还是风扇,甚至是当前被看好的液冷,但无论外部的一热手段如何设计,芯片内部热源到芯片外壳的传热阻力只能依靠材料自身的导热系数来改善。这样,当芯片内部热流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仅这一层热阻就可能导致芯片热失效。如果维持原有策略,那么所有的散热手段都将无法解决芯片的散热问题。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当热源与顶壳之间材料热阻位0.1℃/W时(相当于结壳热阻),一个500W的芯片,仅自身的固有温升就达到了50℃。预见到这种问题,美国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提出了一种微尺度流动散热方法,其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以常规的角度看,这种芯片内部的微尺度流动散热方案似乎很梦幻,这一散热方案的项目名称被称为ICECool (Intra/Interchip Enhanced Cooling).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不是想简单提出一个过渡性的散热解决方案,而是想最大程度发挥目前的科技可能性。
这种方案最大的特色在于,移热介质直接贯穿到芯片发热间隙中,其可以方便地与芯片表面散热方案结合起来,相当于一个当前普通液冷设计中将冷头与芯片封装深度结合到一起的方案。显然,这种结合绝不只是结构上的简单改动,冷头内部导流沟槽的设计,需要充分参考器件管脚的分布。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沟槽流道的设计也势必进入微尺度流体流动设计中去。微尺度下,热量的传递强化需要遵循与常规尺度下不同的特性原则。
可以想见,如果这种散热方案最终成行,热设计在整个芯片设计中的角色与工作量将大大提升。
DARPA宣称,这种散热方案可以卓有成效地解决当前高功耗密度芯片的散热问题。第一阶段的实验证实,这种散热解决方案,在~KW/cm2的热流密度下,其热阻仅为目前常规散热手段的四分之一。第二阶段的测试将其应用到射频放大器上,其输出功率相对之前的散热方案提高了六倍。这很大程度上证实,热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提高芯片的性能已经有很大必要。


附件是这一散热技术的详细说明,有进一步想了解的朋友,还可以参考如下资料:
http://www.techrepublic.com/arti ... mise-of-moores-law/
http://www.techrepublic.com/arti ... ta-centers-in-2015/
http://www.csmantech.org/Digests/2013/papers/050.pdf


Thanks!
Leo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热设计论坛版规] [增加积分的方法] [中国热设计网 QQ群号: 103443015加群验证:工作城市-论坛会员名]

大神点评18

resheji 2016-6-18 22:32:07 显示全部楼层
Leonchen 版主,又给大家介绍热设计前沿的技术信息了。
space 2016-7-1 13:45:40 显示全部楼层
Leon的文案能力好赞!第一幅图视觉冲击力够味!
 楼主| Leonchen 2016-7-2 21:34:13 显示全部楼层
space 发表于 2016-7-1 13:45
Leon的文案能力好赞!第一幅图视觉冲击力够味!

空博实在谬赞。这图是我看到的一个网页上的,感觉挺猛的,就直接引用过来啦!
yanlongfei 2017-10-19 11:06:37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挺厉害的样子
苏州-飞鹰 2018-6-8 08:55:57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又在介绍前沿科技了,点赞
松鼠宝宝 2018-8-13 19:28:56 显示全部楼层
Leonchen 版主,又给大家介绍热设计前沿的技术信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