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设计网

车企热管理最新趋势:集成、直冷与智能控制

热设计

来源:企查查

当前新能源车热管理技术正从“单一、独立、被动”的初级阶段,向“集成化、高效化、智能化、精细化”的高级阶段飞速演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在保障电池安全与寿命、提升乘员舒适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能耗,从而延长车辆续航里程。 透过专利观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是如何通过架构、控制算法和部件三个层面的创新来应对这一挑战。

image.png

图源网络

01 车企热管理专利动态

  • 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一种新能源集成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专利公布

一种新能源集成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正式进入专利的公布阶段。申请人为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项一般车辆专利涉及新能源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策略与多回路协同散热分配机制。据专利信息显示,该技术通过整车控制器动态调整空调冷媒回路、电池冷却回路、电机回路的散热分配,热管理能耗降低显著优化,同时提升电池充放电效率与使用寿命。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整车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电机冷却回路、电池冷却回路和驾驶舱冷却回路,其中,电机冷却回路用于给电机及电机控制器进行降温处理,电池冷却回路用于新能源电动车的电芯和空调冷媒回路进行换热,空调冷媒回路用于驾驶室制冷及与电池冷却回路进行热交换,从而在保证车辆驾乘人员舒适性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车辆的热管理能耗,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延长车辆续航里程。

  • 经纬恒润获新型热管理系统专利授权

经纬恒润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应用于新能源车的直冷直热整车热管理系统和新能源车”,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2220611.9,授权日为2025年9月16日。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车的直冷直热整车热管理系统和新能源车,其包括:压缩机、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第三两通阀、第四两通阀、第一电控二通阀、第二电控二通阀、第三电控二通阀、第四电控二通阀、冷凝器、蒸发器、冷却器Chiller、散热器、三通阀、水泵、PTC元件以及气液分离器。在常规寒冷工况下,采用直接制热的方式给座舱和电池制热;在极端寒冷工况下,使用低功率的水暖PTC作为热泵制热的补充,同时整车冷启动时,控制PTC和电机电控同时发热;在常规炎热工况下,采用直接制冷的方式。该系统具有直接式热泵快速、高效,间接式PTC热泵工作温度区间宽,利用电机堵转发热制热、余热制热的优势。

  • 比亚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比亚迪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2642662.0,授权日为2025年9月16日。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中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车内冷凝器、双能阀、换热器、电池膨胀阀和电池冷板;压缩机与车内冷凝器连通;车内冷凝器与双能阀连通;双能阀选择性地通断或节流从车内冷凝器流出的冷媒,以使热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第一功能模式和第二功能模式;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功能模式下,车内冷凝器流出的冷媒经双能阀节流后,经换热器流向压缩机;热管理系统在第二功能模式下,车内冷凝器流出的冷媒通过双能阀流通至电池膨胀阀,经电池冷板流向压缩机。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为同时实现电池冷却和空调采暖提供了可能性,且对阀门和管路的设计更为精简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凌云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凌云股份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2207032.0,授权日为2025年9月16日。专利摘要: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设有乘员舱制冷循环子系统、乘员舱暖风循环子系统、电池热管理子系统和电机总成热管理子系统;所述乘员舱制冷循环子系统包括压缩机、水冷冷凝器、蒸发器、回热器、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上述部件通过乘员舱冷媒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水冷冷凝器、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内部均设有相互独立的冷媒传输管路和水介质传输管路,三者的冷媒传输管路连接在乘员舱冷媒循环管路中,水冷冷凝器及第一冷却器的水介质传输管路与电机总成热管理子系统连接,第二冷却器的水介质传输管路与电池热管理子系统连接,所述回热器安装在水冷冷凝器与蒸发器、第一冷却器之间。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提高车辆经济性、动力性和舒适性的目的。

  • 长安汽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长安汽车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专利申请号为CN202411164806.4,授权日为2025年9月16日。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膨胀水壶以及与膨胀水壶连通的电池温度控制回路、空调制冷回路和电驱温度控制回路;与所述膨胀水壶出液口连接的第一支管与电池温度控制回路中的第一泵体进液口连通;与所述膨胀水壶出液口连接的第二支管与空调制冷回路中的第二泵体进液口连通;与所述膨胀水壶出液口连接的第三支管与电驱温度控制回路中的第三泵体进液口连通。其既能保证热管理系统的加注、排气效果,也能够改善车辆运行状态补液、排气困难问题,还能降低不同温差循环回路热损失,结构简单,布置方便,成本低。

  • 一汽申请基于热管理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及系统专利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基于热管理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及系统”的专利,公开号CN120621326A,申请日期为2025年06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热管理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车辆行驶工况信息和冷却系统性能信息;根据车辆行驶工况信息获得整车实时功率需求数据;根据冷却系统性能信息确定发动机允许输出的最大输出功率数据;若电池电量实时SOC信息小于电池电量保持SOC信息、或整车实时功率需求数据大于最大输出功率数据且电池电量实时SOC信息小于发动机起机最低电池需求SOC,控制发动机起机;在发动机起机后,根据电池电量实时SOC信息获得功率分配数据,并根据功率分配数据控制发动机和电池的功率分配。

  • 比亚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工质输出设备、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比亚迪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工质输出设备、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2647028.6,授权日为2025年9月16日。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工质输出设备、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中的工质输出设备包括:静盘和端盖;端盖与静盘相互合围形成有一级油分离腔;端盖上设有与一级油分离腔连通的二级油分离腔。本申请在输出流体工质时至少进行两次油气分离,提升了油气分离效果。

  • 三花智控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热管理系统与储能设备”

三花智控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热管理系统与储能设备”,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2507135.9,授权日为2025年9月9日。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与储能设备,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件、第二节流件和控制阀。所述压缩机包括吸气侧和出气侧;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节流件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件连接所述第一节流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一节流件或所述第二节流件并联设置。本申请可以降低热管理系统的流阻,使热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或低温等工况。

  • 阳光电源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集中热管理装置及储能系统”

阳光电源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集中热管理装置及储能系统”,专利申请号为CN202422716814.7,授权日为2025年9月2日。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中热管理装置及储能系统。一种集中热管理装置,其包括:热管理主机,所述热管理主机包括压缩制冷回路;以及多个供冷分支;每个供冷分支具有供冷出口和供冷回口;所述供冷分支的供冷出口和供冷回口用于与储能柜连接;其中,所述压缩制冷回路用于冷却所述供冷分支中的冷却介质。集中热管理装置设有多个供冷分支,从而可以为多个储能柜提供冷量,减少对储能柜内舱空间的占用,提高储能柜的能量密度。

  • 比亚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介质、控制器、车辆及程序产品”

比亚迪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介质、控制器、车辆及程序产品”,专利申请号为CN202510984721.9,授权日为2025年9月16日。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介质、控制器、车辆及程序产品,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电池的当前温度和当前荷电状态,确定电池的目标等效阻抗以及目标等效阻抗对应的目标电流频率;根据目标等效阻抗和电池的当前激励电压,得到目标电流幅值;根据目标电流频率和目标电流幅值,得到目标激励电流信号,通过目标激励电流信号对电池进行自加热。使得用于自加热的激励电流信号能够根据电池的状态进行调整,实现激励电流信号的变频和变流,保障电池能够维持较好的自加热效果。

02 专利技术趋势洞察

从这些专利中,我们可以梳理出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的几个清晰发展方向:
1、系统集成化与高效协同:越来越多的专利关注如何将电机、电池、座舱等独立的热管理回路进行深度集成和统一控制(例如陕汽、凌云股份的专利),通过热量在不同部件之间的转移和复用,减少对单一加热或制冷部件的依赖,从而显著降低系统整体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2、直冷直热与高效换热技术:经纬恒润的“直冷直热”系统以及比亚迪的“双能阀”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技术减少了热交换环节,旨在提升制冷制热的速度和效率,特别是应对电池快充时产生的瞬时大热量。
3、智能化与自适应控制:基于实时工况和外部环境进行动态、精准的智能调节是另一大趋势。一汽的专利根据车辆功率需求和冷却系统能力来分配动力;长安汽车的专利则着眼于系统内部如补液、排气等过程的优化,这些都依赖于更精细的控制算法。
比亚迪(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自适应控制案例。根据电池的实时温度和电量,自动计算并调整加热电流的频率和幅值,以实现最优加热效果并保护电池健康。
4、关键部件创新:核心部件的性能提升也在持续进行。比亚迪(工质输出设备):专注于提升压缩机的效率和可靠性。其“二级油气分离”设计能更有效地将冷媒与冷冻油分离,减少冷冻油循环对系统换热效率的负面影响。三花智控:作为顶级零部件供应商,其专利专注于阀件(如电子膨胀阀)的创新,通过优化流道设计或并联控制阀来降低系统流阻,使其能更好地适应高低温等极端工况。


网站末尾图片.png

标签: 汽车热管理 点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