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Science
链接:https://doi.org/ 10.1126/science.adw5777
01 背景介绍
气凝胶作为一类具有高孔隙率和低密度特性的重要材料,在太空探索、传感、热管理及化学催化等领域应用广泛。通过传统溶胶 - 凝胶法,已逐步合成出涵盖金属、氧化物、硫族化合物、碳化物、碳、有机物及多元化合物等多种类型的气凝胶。
然而,传统溶胶 - 凝胶法制备的气凝胶存在固有缺陷:其零维颗粒连接较弱,导致机械脆性大、弹性差。尽管科研人员通过结构几何设计,在高孔隙率下实现了优异的机械弹性,但气凝胶在极端热机械条件下仍面临挑战 —— 高温下晶体结构不稳定,且在大机械变形下结构脆弱。
具体而言,柔性非晶域是陶瓷气凝胶在常态下保持弹性的关键,但相比块状结晶陶瓷,其存在会显著降低热稳定性。此前提升弹性陶瓷气凝胶热稳定性的努力,主要集中于限制非晶域迁移,最高工作温度仅达 1973 K。而石墨烯材料虽熔点超过 3000 K,但其机械软化温度低于 2273 K,无法在该极端条件下维持稳定的热机械性能。这些现有气凝胶的局限性,凸显了开发能在更极端热机械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能的新型气凝胶的必要性。
02 成果掠影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高超教授、刘英军研究员与许震研究员开发出一种创新的二维通道限域化学策略,构建了194种“圆顶细胞”结构的超轻气凝胶。该团队报道了通过二维通道限制化学方法合成的 194 种穹顶蜂窝结构气凝胶,这类气凝胶具有超轻特性,密度范围为 0.35-13.78mg・cm⁻³,且在 4.2K 至 2273K 的超宽温度范围内保持优异的超弹性,能承受 99% 应变下 20,000 次循环以及 2273K 下 100 次热冲击循环。其中高熵碳化物气凝胶在 1273K 时导热系数为 53.4mW・m⁻¹・K⁻¹,2273K 时为 171.1mW・m⁻¹・K⁻¹,在极端热机械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研究成果以“Dome-celled aerogels with ultrahigh-temperature superelasticity over 2273 K”为题发表在《Science》期刊。
第一作者为庞凯副研究员,夏雨星,Xiaoting Liu和西安交通大学Wenhao Tong为共同一作。
03 图文导读
离子捕获:GO 层间通道形成二维受限纳米空间,浸入盐溶液后,离子通过与氧官能团的螯合作用被捕获,且二维屏障效应避免离子泄漏,形成受限前驱体杂化物; 鼓泡:发泡剂分解产生的气体在 GO 层间形成穹顶形细胞,通过控制鼓泡时间可调节穹顶细胞的平均曲率; 热转化:在不同条件下热处理杂化气凝胶,600℃空气氛围下 4 小时得到氧化物气凝胶,2000℃氩气氛围下 2 小时得到碳化物气凝胶,450℃氢气氛围下 1 小时得到金属气凝胶;
标签: 导热界面材料 点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