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液冷再突破!EMCOOL微流控“液冷板”突破5000W散热极限
热设计
来源:MEMS
近日,美国EMCOOL公司宣布推出专为AI数据中心应用量身定制的芯片级微流控冷却解决方案——Everest系列产品线。该平台利用其获得专利的微流控冷却散热技术,提供无与伦比的热管理,能够消除每个GPU高达5 kW的热负荷,以实现高性能计算效率和可扩展性。
01 专利技术实现 “热源直冷” 突破
Everest 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源于 EMCOOL 自主研发的 “Direct Silicon Footprint Microfluidics(DSFM)” 专利技术。该方案通过为特定芯片型号定制微流控冷却层,将冷却结构直接贴合热源,配合含微针翅片的高纵横比微加工结构,显著增强流体混合效率,大幅降低接触热阻与对流阻力。图1:EMCOOL嵌入式微流控冷却技术示意图:(左)CPU和EMCOOL组件的剖面图,(右)散热路径。图2:EMCOOL嵌入式微流控冷却器专利中的示意图,在冷却模块流体面上具有微针翅片(Micro-pin fins),以及热界面材料(TIM)层图3:EMCOOL嵌入式微流控冷却器专利中的微针翅片局部放大图“传统冷却技术难以应对高密度算力带来的热冲击,而我们的方案能在紧凑空间内实现高效散热。”EMCOOL 首席执行官 Daniel Lorenzini 介绍,该技术可在不改变现有 CMOS 芯片工艺流程的前提下,解锁更高芯片时钟频率,使数据中心机架芯片密度提升显著。即便当前 AI 芯片热输出尚未达 5kW,其前瞻性设计已为数据中心投资提供了未来性能保障。热管理已成为制约 AI 发展的核心瓶颈。数据显示,当前 AI 数据中心 40% 的用电量消耗于芯片冷却,且 2028 年行业能耗预计将翻两番。Everest 系列针对性解决了这一痛点:通过降低芯片结温,不仅能减少漏电流、提升设备可靠性,更能在数千 GPU 规模的数据中心中实现显著节能。“AI 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散热能力决定了算力上限。”EMCOOL 首席科学官 Yogendra Joshi 指出,该方案的适配性极强,可通过灵活调整端口配置、密封方式等参数,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其技术优势已获得多家领先科技企业认可。
标签:
芯片元器件 点击: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